关于孔子的作文:穿越千年的聪明之光
关于孔子的作文一直是学生们经常接触的话题,这位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想法家,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?今天,就让我们抛开枯燥的教科书语言,用轻松的方式聊聊这位可爱的”孔老师”。
孔子是谁?一个诚实的”老爷爷”
提起孔子,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课本里那个严肃的老者形象。其实啊,诚实的孔子远比这生动得多!他身高九尺六寸(约1.9米),是个名副其实的”山东大汉”;他爱吃肉但”割不正不食”,是个有规则的美食家;他还特别喜欢音乐,听到好曲子能”三月不知肉味”。写关于孔子的作文时,不妨把这些有趣的细节加进去,让你的文章立刻鲜活起来。
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,那是个礼崩乐坏的时代。看着社会乱象,这位”愤青”老师没有选择逃避,而是带着学生们周游列国,四处宣讲他的”仁义”主张。虽然常常碰壁,甚至被形容为”丧家之犬”,但他始终没有放弃。这不正是我们写作文时最该进修的坚持灵魂吗?
《论语》里的生活聪明
说到关于孔子的作文,怎么能不提《论语》呢?这本由孔子弟子整理的语录集,堪称古代”朋友圈精华”。里面没有晦涩难懂的大道理,全是接地气的生活聪明:”学而时习之,不亦说乎”告诉我们进修要温故知新;”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;”三人行必有我师”则提醒我们要保持虚心。
特别有意思的是,孔子教学特别注重”因材施教”。同样问”孝”,他对不同学生给出不同答案:叫急性子的孟懿子”别违背礼节”,嘱咐家境贫寒的子路”别让父母担心”。这种教育理念,放在今天的素质教育里也毫不过时!
为什么今天还要写孔子?
可能有同学会问:都21世纪了,为什么还要写关于孔子的作文?其实啊,孔子的想法早就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。当你看到公交车上让座的行为,那是”礼”的体现;当你考试不作弊,那是”信”的践行;当你为抗疫英雄感动,那是”仁”的共鸣。
在全球化的今天,孔子学院遍布全球各地,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”被挂在了联合国总部。这说明什么?说明我们老祖宗的聪明不仅没过时,反而越来越被全球认可。下次写作文时,不妨从这个角度切入,谈谈传统文化怎样与现代文明对话。
写作关于孔子的作文,不是简单地复述生平事迹,而是要思索这些穿越两千多年的聪明,怎样照亮我们今天的生活。记住,好的作文要有自己的温度,与其堆砌华丽辞藻,不如诚恳地写出你眼中的孔子。毕竟,这位老人最希望的,大概就是后人能真正领会并践行他的想法吧!